Gogoro 性能提升 3/4:輕量化改裝:輪框、搖臂的簧下重量之戰

Gogoro 性能提升 3/4:輕量化改裝:輪框、搖臂的簧下重量之戰

Gogoro 性能提升 3/4:輕量化改裝:輪框、搖臂的簧下重量之戰

當您為Gogoro解鎖了方格旗模式的狂暴動力,並升級了傳動系統後,是否曾感覺車輛的動態反應仍有些許遲滯?過彎時,車身似乎需要多一點時間才能跟上您的意念;加速與煞車時,總覺得有股無形的力量在牽制。問題的關鍵,可能不在馬達的輸出,而在於一個更基礎的物理法則——重量,特別是高速上下運動的「簧下重量」。

與此同時,在頂級的賽車工程領域,流傳著一句名言:「寧可減重一公斤,不要增加十匹馬力」。對於Gogoro這樣的電動機車,動力的提升有其極限,但輕量化的追求卻是永無止境。這場發生在輪框搖臂等部件的「重量之戰」,所帶來的操控提升是全面且立竿見影的。這不是單純的減肥,而是對車輛動態反應的精準手術,是將龐大車身感轉化為靈巧體感的關鍵。

本文將深入探討輕量化改裝的核心——簧下重量的影響,並分析如何透過升級輪框搖臂等部件,來贏得這場關乎操控靈敏度的聖戰。

[圖片:Gogoro輕量化鍛造輪框與原廠輪框的重量對比圖]
圖:輕量化鍛造輪框(左)與原廠鑄造輪框(右)的重量差異顯著影響操控表現。

輕量化改裝的挑戰:為何原廠設定成為操控瓶頸?

原廠部件在成本、耐用度與大眾市場需求間取得平衡,但其重量往往為極致操控設下了第一道關卡。

遲鈍的動態反應:簧下重量的慣性枷鎖

簧下重量」指的是懸吊系統以下、未被彈簧支撐的部件重量,包括輪框、輪胎、煞車系統及部分後搖臂。根據物理慣性,這些部件在車輛行駛時會不斷地加速、減速與改變方向。重量越重,所需的動能就越大,導致懸吊系統反應變慢,吸收路面衝擊的效率降低。這就像穿著厚重的靴子跑步,與穿著輕便跑鞋的靈活度有天壤之別。台灣知名賽車技術團隊「賽道基因」在針對Gogoro S2的改裝實測中發現,減輕簧下重量1公斤,對操控靈敏度的提升效果,堪比增加額外的馬力。

原廠部件的重量妥協:成本與性能的取捨

為了控制售價,原廠輪框多採用鑄造製程,後搖臂也以鋼管或重量較重的鋁合金製成。這些部件堅固耐用,但卻也帶來了可觀的重量。這是一種面向大眾市場的妥協,卻也為追求極致操控的玩家留下了巨大的改裝空間。

輕量化如何重寫規則:輪框、搖臂與靈敏度的角色

針對簧下重量輕量化,是一項精準的系統工程,其效益體現在多個層面。

輪框的革新:從鑄造到鍛造的躍進

輪框簧下重量減輕的首要目標,其技術升級要點包括:

  • 製程進化:從傳統的重力鑄造,升級為低壓鑄造,乃至最高階的「鍛造」工藝。鍛造輪框擁有更高的材料密度與強度,能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,實現最大幅度的輕量化
  • 設計優化:改裝輪框會透過精密的肋條與鏤空設計,在結構剛性與輕量化間取得最佳平衡。
  • 材質選用:採用更高規格的鋁合金,甚至碳纖維複合材料,能帶來革命性的重量減輕。

後搖臂的輕量化工程:剛性與重量的完美平衡

搖臂負責將馬達動力傳遞至後輪並承受複雜的應力。輕量化搖臂(如CNC切削而成的鋁合金搖臂輕量化鋼管搖臂)不僅能減輕重量,更能透過優化的幾何結構提升車體剛性。這意味著更直接的路感回饋與更穩定的過彎表現。

全面性的性能增益:牽一髮而動全身

減輕簧下重量帶來的好處是連鎖性的:

  • 加速更輕快:驅動更輕的輪組所需能量更少,加速感更為直接。
  • 煞車更穩定:減輕的輪組慣性更小,煞車時負荷減輕,制動距離可能縮短,穩定性更高。
  • 懸吊反應更靈敏:懸吊系統能更快速地貼合路面,提升輪胎的抓地力與舒適性。

超越單純減重:衡量輕量化改裝效益的3個新指標

評估輕量化改裝的效益,應從一個全面的動態儀表盤來審視,而不僅是看重量數字。

指標類別 指標名稱 說明與影響
核心指標 簧下重量減輕幅度(公斤) 最直接的改造成果衡量。單一輪框減輕0.5公斤以上即有明顯體感差異。
核心指標 懸吊反應速度提升 體現在過彎時車身動態更俐落,處理坑洞時餘震減少。可透過專業儀器量測。
輔助指標 加速與煞車體感改善 主觀感受車輛起步更輕盈,煞車時車身點頭現象減輕,動態更穩定。
輔助指標 騎乘舒適性變化 因懸吊反應更靈敏,處理碎震能力提升,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舒適度增加。

輕量化改裝的未來:一個關於操控純粹度的哲學選擇

輕量化改裝最終指向一個核心選擇:您追求的是直線的猛暴加速,還是彎道中的人車一體?對於真正的操控愛好者而言,減去多餘的重量,就像是為車輛進行了一場精神上的淨化。它帶來的不是帳面數字的巨變,而是操控質感的飛躍性提升。在電動機車性能提升競爭日益激烈的未來,輕量化將是區分「快」與「靈活」的關鍵戰場,是將電子輔助系統無法替代的原始路感,交還給騎士的最終手段。

輕量化改裝是否會影響車輛結構安全性?

只要選擇信譽良好、經過嚴格測試的改裝品牌(如RPM、G-Pro等),並由專業技師安裝,其安全性甚至可能優於原廠部件。切勿選用來路不明、無安全認證的產品。

預算有限的情況下,應優先改裝前輪框還是後輪框?

建議優先改裝「後輪框」。因為後輪是驅動輪,且連同馬達、傳動系統一同運動,減輕其重量對加速性能的助益最為直接顯著。當然,前後一併升級能獲得最均衡的操控提升。

更換輕量化輪框後,需要做動態平衡嗎?

絕對需要。無論更換任何輪框或輪胎,都必須進行精準的動態平衡校正。這能確保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,避免抖動,並延長軸承等部件的壽命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