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工流程解密2/4:【步驟二】骨架架設:C型鋼或H型鋼的安裝過程
想像一下,施工第二天,你家的 C 型鋼被零散地搬入。工班師傅們「憑感覺」將鋼材扛上鷹架,對著牆上「植好的鋼筋」,用焊槍「點」個兩下固定。你看到鋼材排列得密密麻麻,心中感到一陣踏實:「用料很足,肯定穩固。」
然而,在另一個專業的案場,H 型鋼主樑被緩緩吊起,師傅們拿著「雷射水平儀」反覆校對,確保主樑頂端「完美貼合」前一天放樣的基準線。接著,他們拿出結構圖,開始焊接 C 型鋼副樑,每一個交接點都以飽滿的「魚鱗焊」進行「滿焊」作業。
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安裝過程,決定了夾層的「骨骼」是否強壯。夾層的靈魂在地基(植筋),而「骨架」就是乘載一切的軀幹。本篇作為「施工流程解密」的第二章,我們將深入探討本文的焦點關鍵字:骨架架設,為您解密 C型鋼或H型鋼的安裝過程。
「骨架架設」的挑戰:為什麼「看起來很密」難衡量「真實的結構剛性」?
「舊模式」的思維,是「材料崇拜」。屋主以為 C 型鋼用得「越密」就越安全,工班也樂於用「密度」來掩蓋「工法」上的缺失。這種「只看密度、不看系統」的盲點,隱藏了三大風險。 水平的悖論:「失之毫釐」的連鎖反應
骨架架設,最怕的就是「不水平」。如果工班沒有嚴格依照「步驟一」的雷射放樣來施工,而是「憑肉眼」安裝,導致骨架有 1 公分的傾斜。
這 1 公分的傾斜,會導致未來「靜載重」(如底板、隔間)與「活載重」(如家具)的重量「受力不均」,全部「集中」壓在最低點的鋼樑與植筋上。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夾層入住後,總在「某個特定角落」會發出「吱嘎」異音,因為那個點正承受著「不該有」的額外壓力。 焊接的陷阱:「點焊」交差的災難
這是「舊模式」工班最愛的偷工手法。焊接分為「點焊」(Tack Weld) 和「滿焊」(Full Weld)。
- 點焊: 僅用於「臨時固定」位置,毫無結構強度可言。
- 滿焊: 將兩根鋼材「熔接為一體」,形成連續的焊道,這才是結構力的來源。
案例分析: 王先生的夾層,工班在 C 型鋼的交錯點,都只用「點焊」交差。完工初期看似穩固,但在家人日常走動的「動態衝擊」下,焊點的應力逐漸疲勞。一年後,部分焊點「脆裂」,導致鋼材鬆動,走在上面時會有「軟Q」的下陷感。
你以為「密密麻麻」的骨架很穩,實則它們只是「輕輕靠」在一起,根本沒有形成一個「系統」。 「骨架架設」如何重寫規則:「C型鋼井字」與「H型鋼主副樑」的角色
「新規則」的革命,是用「系統」取代「拼湊」。C 型鋼和 H 型鋼的安裝過程,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構邏輯。 新核心要素 (C型鋼):『井字形』結構的剛性
C 型鋼是「單向」受力的材料,它本身「軟」且「易扭轉」。因此,C 型鋼的骨架架設,「嚴禁」只做「平行」排列。
- 安裝過程: 必須以「縱向」和「橫向」的 C 型鋼,交錯焊接成「井」字形 (Trellis) 或「日」字形。
- 結構意義: 這個「井字」結構,會形成一個「水平桁架」(Horizontal Truss),大幅提升夾層「平面」的「剛性」,使其不易因地震或走動而「扭轉」變形。
- 施工關鍵: 每一根 C 型鋼,都必須精準地「貼齊」雷射放樣的水平線。「井字」的間距,依載重需求,通常落在 30-50 公分之間。
新核心要素 (H型鋼):『主副樑』系統的科學
H 型鋼是「雙向」受力的材料,結構強度極高。它的安裝過程,是「層級分明」的。
- 安裝過程 (主樑): 首先,將「最粗」的 H 型鋼主樑,固定在「跨距最短」的兩端 RC 牆上(透過植筋與焊接)。這是夾層的主要承重者。
- 安裝過程 (副樑): 接著,將「較細」的 C 型鋼(或 H 型鋼)作為副樑,「架」在兩根主樑之間。
- 結構意義: H 型鋼(主樑)負責「撐起」整個結構;C 型鋼(副樑)負責「撐起」上方的底板。這是一個「主從分明」的系統,力量傳導最清晰、最安全。
超越「放上去」:衡量「骨架架設」的 3 個監工指標
在骨架架設完成、防鏽上漆之前,這是你「最後」的監工機會。請拿著手電筒,仔細檢查以下 3 個指標。 核心指標:「焊道」是否為「滿焊」?
這是結構力的來源。檢查所有「鋼構與植筋」的接點、C型鋼的「井字」交錯點、H型鋼與副樑的接點。是否都是「連續不斷」的飽滿焊道?還是只是「點」個幾下的「假焊」? 關鍵指標:「水平」是否精準?
拿出你的「水平尺」(或請工班再次開啟雷射水平儀),隨機抽測骨架的「頂面」。是否每一根鋼材的「頂面」,都精準地切齊在「同一條」水平線上? 輔助指標:「焊渣」是否清除?
這關乎「步驟三」的防鏽。焊接完畢後,焊道上會附著一層焦黑的「焊渣」。在防鏽上漆前,工班是否「有」用鎚子和鋼刷,將這些焊渣「徹底清除」?如果沒有,防鏽漆只是塗在渣上,很快就會剝落。
「骨架架設」的未來:一個關於「系統」與「拼湊」的選擇
「骨架架設」,是將「地基」(植筋) 與「樓板」(底板) 串聯起來的「骨骼」。 這場施工流程的革命,最終的選擇題是:你追求的,是一個「材料拼湊」、焊點脆弱、水平失準的「空殼子」?還是一個「系統分明」、焊道飽滿、水平精準的「鋼鐵之軀」? 在師傅上漆之前,請務必親自檢核。因為骨架的健康,決定了你未來二十年的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