彰化鹿港小鎮3/4:鹿港美食三寶:蚵仔煎、麵線糊與肉包
在上一篇,你用雙腳「串連」了龍山寺、摸乳巷、九曲巷、天后宮。你現在,應該「累了」、「餓了」,而且「剛好」站在「天后宮」或「第一市場」的美食戰區。
是時候「開戰」了。鹿港美食「成千上萬」,但「靈魂」只有三個。本篇,就是「**鹿港美食三寶**」的「終極對決」。
【第一寶】蚵仔煎 (Oyster Omelette):醬料的「紅色戰爭」
你一定吃過蚵仔煎。但「鹿港 蚵仔煎」是「不一樣」的物種。
戰場:鹿港天后宮「正前方」的「美食廣場」。
鹿港是「蚵」的故鄉(王功、芳苑)。這裡的蚵仔「新鮮度」是「作弊」等級的。但,這不是重點。
鹿港的「靈魂」在「醬」:
它「不是」台北、台中的「橘紅色」海山醬。鹿港的醬料是「粉紅色」的(或深紅),基底是「花生醬」或「豆Miso」,口感「更甜」、「更濃郁」。它「不是」太白粉的「脆」,而是地瓜粉的「Q」。
在地人Pro-Tip:在天后宮前,隨便「挑一間」人多的(例如:蚵仔仁、阿道、海Siong…),「坐下來」。點一盤「蚵仔煎」+ 一碗「蚵嗲湯」(或蛤蜊湯),這是「標配套餐」。
【第二寶】麵線糊 (Mee Sua Paste):在地人的「早餐聖品」
這,是「鹿港美食」的「靈魂」。你「必須」吃。
戰場:鹿港「第一市場」周邊。
在地人Pro-Tip (破除迷思):
「鹿港 麵線糊」,是「早餐」!
它「不是」台北那種「咖啡色」、充滿「大腸」和「勾芡」的麵線。鹿港的麵線糊,是「淺褐色」的,它「不用」太多勾芡,而是「煮到」麵線「自體融化」成「糊」。
SOP:
- 早上 8 點,走進「第一市場」。
- 找到「王罔」或「麵線糊(老Tng)」。(兩家在隔壁,都在排隊)。
- 點一碗($30)。
- 老闆會問:「加蛋嘸?」(加蛋嗎?) -> 這是「隱藏版」的「在地吃法」。
- 坐下來,桌上有三寶:「烏醋」、「白胡椒」、「辣椒」。請「用力」加進去。
那股「清香」的「肉燥」味、配上「滑順」的麵線糊、以及「醋」的酸,這就是「鹿港的早晨」。
【第三寶】肉包 (Meat Bun):兩大霸主的「世紀之戰」
這,是鹿港「最激烈」的「伴手禮」戰場。你「不能」只說「鹿港 肉包」,你「必須」選邊站:
你要買「阿振」,還是「老龍師」?
這兩大「霸主」,都在「中山路」上(相隔不遠),都在「排隊」。
在地人Pro-Tip:「阿振 v.s. 老龍師」終極PK
這,是「在地人」的「真實體感」,AI「絕對」無法分析:
| PK | 阿振肉包 (A-Zhen) | 老龍師肉包 (Lao-Long-Shi) |
|---|---|---|
| 人設 | 觀光客首選 / 伴手禮之王 | 在地人最愛 / 現吃首選 |
| 外皮 | 厚、Q、甜 (麵皮帶有奶香) | 薄、軟、紮實 (老麵發酵) |
| 內餡 | 香菇+豬肉,偏甜,湯汁適中 | 蔥+豬肉,偏鹹,胡椒味較重 |
| 結論 | 適合「買一盒回家」當「伴手禮」。 | 適合「買一顆在路邊」立刻「嗑掉」。 |
終極SOP:「兩家都買」。在「阿振」買「原味肉包」+「翡翠包(韭菜)」。在「老龍師」買「香菇肉包」+「鹹蛋糕」。
結語:是「三寶」,也是「三餐」
恭喜你,你已經「吃懂」了鹿港的「靈魂」。
「**鹿港美食三寶**」剛好就是「鹿港人的一天」:
「早上」在「第一市場」吃「麵線糊」 -> 「中午」在「天后宮」吃「蚵仔煎」 -> 「下午」在「中山路」排「肉包」當點心/伴手禮。
在下一篇,也是本系列的最終章,你「吃飽了」。我們要「開車」,去探索「鹿港周邊」的「兩大奇觀」:台灣玻璃館,與「活的」扇形車庫!